溫馨提示:全文共1368字,閱讀時長約5分鐘。
“山不在高,有仙則靈,水不在深,有龍則名。”仙佰坑(讀音:)的山不能算太低,仙氣自然豐蘊。水亦不深,卻是一條龍脈,哺育了鸕鳥幾百代人。多少年來,仙氣十足的仙佰坑一直藏在深山未被人識,但滿園春色關(guān)不住,梧桐終能引得鳳凰來。近年來,這個曾經(jīng)被人遺忘的角落先后獲得了“省全面小康建設(shè)示范村”、“區(qū)園林綠化村”、“區(qū)文化示范村”、“小康體育特色村”、“文明村”、“生態(tài)村”等諸多榮譽稱號。最近,又冒出了個“仙山谷激浪漂流”。人們亦被“仙佰坑”這三個字所吸引。
仙佰坑這個地名由來已久。據(jù)說,原先后畈有個樵夫叫張良,那天上山砍柴時碰到了二個老人在下棋,張良放下柴禾去看,這一看就看了五天五夜。回到村莊后,張良的家已經(jīng)不見了,原先的地址上建著一幢新房,里面有一個駝背老人,張良上前打聽。老人大驚,說張良是他爺爺,五十年前上山打柴時失蹤了。張良這時才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,既然已經(jīng)知道自己的后事了,留下亦沒什么意思了。于是,張良顧自上山求仙去了。好多年后,村里發(fā)洪水,有人看到一個白胡子老頭趕著一頭牛,用一個鐵梨在村中間耕了老大的一條溪坑,使洪水有了統(tǒng)一的流向。由于老人在梨溪坑時用力過猛,在巖上留下了一個大大的腳印。有人說,那個叫白胡子老頭就是張良,他留下的腳印稱之為“仙人腳印”,他用鐵梨耕溪坑的地方,就叫仙佰坑了。
因為有了仙佰坑這個地名,這個地方亦變得仙氣十足。明代皇帝朱元璋十分迷信,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,派劉佰溫四處去破風水。那一日,劉佰溫剛翻上東山嶺,朝前一看,大驚失色,只見前面二座山坡遙相呼應(yīng),左邊是一只威風凜凜的獅子,右邊是一只大象。那只大象的鼻子伸到小河內(nèi),好象正在呼呼吸水。所吸之處,還有老大的旋渦。劉佰溫問路人:“對面是什么地方?”路人回答:“是仙佰坑?!边@下完結(jié),獅子是將相,大象是王相,又有仙氣纏繞,這個地方,要出王出將了。為了破這個地方的風水,劉佰溫頗費了一番腦筋,他化裝成客商,假裝高價收購棕樹,老百姓不知是計,紛紛上獅子山砍棕樹。這棕樹就像獅子脖子上的鬢毛,如今鬢毛沒了,有威也發(fā)不出。待砍完棕樹后,劉佰溫又讓人在獅子頭上建了座水磨,水磨的憷頭每天敲打獅子的頭,這風水也就破了。然后,劉佰溫又讓村民在象鼻頭上建了一條鵝卵石道,穿陸家橋,施家邊一直到東山嶺的平望廟。這下好了,這條卵石道就像一條捆山索,捆住了大象,由平王菩薩看管,動彈不得了。
▲凌操、凌統(tǒng)父子漫畫
這些神神怪怪的傳說配上形態(tài)逼真地名地貌,無意是仙佰坑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。從人文角度來說,三國時孫權(quán)手下大將凌操、凌統(tǒng)父子原先就是后畈人,因后人遭誤殺而遷居全城塢,他倆英勇抗敵以及奇聞軼事隨處可聞,鰲魚燈則是鄉(xiāng)親們紀念凌統(tǒng)在逍遙津之戰(zhàn)中奇跡生還的藝術(shù)奇葩,將會給旅游業(yè)注入沸騰的血液。
▲仙山谷漂流
仙山谷激浪漂流從仙佰坑水庫為起點,陸家橋為終點,全長三公里,途經(jīng)后畈、象鼻頭、獅子山等,歷時2小時。落差大,激流多,有驚無險,開懷刺激。山青翠,水見底,溶于山水之間,又避于世事之外,特色明顯,無以倫比。在經(jīng)過了2年的運作后,“仙山谷激浪漂流”這個名字已經(jīng)在長三角地區(qū)叫響,游客如朝圣般地蜂擁而至,仙山谷激流漂流定會成為全國的又一漂流圣地。
仙佰坑現(xiàn)有人口2786人,有26個村民小組,區(qū)域面積17.4平方公里,山林面積20728畝,空氣清新,幽靜淡雅,地理位置獨特,是開設(shè)農(nóng)家樂的絕佳之地。相信隨著激浪漂流的開發(fā),農(nóng)家樂亦會蓬勃興起。
(作者:徐永革)